权力类型
行政处罚
权力事项
对学校等密切接触未成年的单位未履行查询义务,或者招用、继续聘用具有相关违法犯罪记录人员的处罚
行政主体
市教育局
实施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第一次修订;根据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决定》修正;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二次修订)第一百二十六条“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违反本法第六十二条规定,未履行查询义务,或者招用、继续聘用具有相关违法犯罪记录人员的,由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吊销相关许可证,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责任事项
1.立案责任:发现中小学校(含幼儿园、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专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等)密切接触未成年的单位未履行查询义务,或者招用、继续聘用具有相关违法犯罪记录人员的违法行为,予以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及时组织调查取证,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
3.审查责任: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证据不足时,以适当方式补充调查)。
4.告知责任: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制作《行政处罚告知书》送达当事人,告知违法事实及其享有的陈述、申辩等权。符合听证规定的,制作并送达《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5.决定责任: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行政处罚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情况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按法律规定方式送达当事人。
7.执行责任:依照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督促当事人缴纳罚款,执行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照。
8.落实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予以公开。
9.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
追责情形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2.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
3.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制止、处罚;
4.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5.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6.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9.未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
10.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
备注